語文專家認為認字的過程包括三方面:字形的學習與分辨,心理詞典系統的建立,及文字的認知與辨識(鄭昭明,1983)。
心理詞彙是指人腦儲存的詞彙,而且能掌握和運用。每一個詞猶如詞典中的一個詞目。心理字詞彙包括這個字或詞的語音、在句子中的角色(如句法特徵及其在句中與其他詞的關係)、意義等。這個詞在心理詞彙中,可能是按照字頻,即使用頻率的高低排列,頻率高的在前,因此檢索所需的時間較少,但字頻也可能是根據語音排列的(Aitchison,1987)。
小孩子出生以後,父母不斷和他談話,心理詞彙不斷儲蓄和增加,這些心理詞彙對小孩子的語言學習有很大的影響。一般小孩子六歲以前已有能力表達自己,甚至一些複雜的語言,也能應付裕如。
小孩子也有很高的聽力詞彙,能依賴聽力協助他們理解(柯華葳,1997)。通過家庭語言的學習,他們很早便能掌握大量常用字詞的讀音及意義,但卻欠缺字形的概念。假如我們能協助他們把這些心理詞彙的音和義與形結合,他們很快便能掌握這些詞彙。簡單來說,小孩子的大腦內其實有很多字詞,他們已掌握了這些詞的「義」和「音」,如果我們選擇這些心理詞彙作為學習課程,他們只需學習這些詞彙的「形」,識字的速度便可以加快,效果更顯著。而且這些詞彙與小孩子的生活經驗有密切的關係,例如附錄的課文《何家公雞何家猜》的「公雞」、「母雞」、「小雞」等,他們已懂得詞彙的意義和讀音,便感到容易和有趣味,學習動機也會大為提高。
所以家長和老師教導小孩子識字,最好選擇他們熟悉的心理詞彙,便能事半功倍;若選擇全新的詞彙,他們學習時會感到困難,學習速度亦相對較慢。
© 2000 謝錫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