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達能力與課業為主寫作教學法
描寫能力
一. 定義
「描」是「繪」,「寫」是「摹寫」。描寫是形象地反映客觀事物的寫作手法,尤其在以記敘為主的文章裏,描寫能「窮形盡相」,刻劃出真實的、具體的、生動的物態,引導讀者去體會事物的形,感悟人生哲理。即使是在以議論和說明為主的文章裏,只要恰當運用描寫,也足使文章更生動和富感染力。
二. 描寫能力的要素
「描」是「繪」,「寫」是「摹寫」。描寫是形象地反映客觀事物的寫作手法,尤其在以記敘為主的文章裏,描寫能「窮形盡相」,刻劃出真實的、具體的、生動的物態,引導讀者去體會事物的形,感悟人生哲理。即使是在以議論和說明為主的文章裏,只要恰當運用描寫,也足使文章更生動和富感染力。
1. 描寫角度
- 「正面描寫」:又稱為「直接描寫」,是從描寫對象的正面進行描寫。
- 「側面描寫」:又稱為「間接描寫」,通常用暗示、襯托等手法,從不同角度來描寫對象。
- 一般來說,「正面描寫」是直線的描寫,側面描寫是橫向的描寫。
2. 描寫的詳略
- 「白描」:用三言兩語,勾勒出鮮明生動的形象。看似輕描淡寫,其實語言極其精煉,常在敘述情節的過程中穿插,以推動情節的發展,使形象更突出。好處是能抓住對象的特點,用傳神的幾筆勾勒出對象的形象,不予人拖泥帶水的感覺(洪威雷、柳有青,1995)。
- 「細描」:細節描寫,又稱「工筆」,是描寫場景和刻劃人物的重要方法。這方法要求精雕細刻、濃墨重彩、全面具體地對人物或場景進行描摹。好處是可以將人物寫得維肖維妙、活靈活現;可以表現完整集中的場面、景物及環境,使讀者有身歷其境之感(洪威雷、柳有青,1995)。成功的細描來自生活,作者必須對周遭的事物觀察入微,才能深入細緻地描寫事物,特別是寫人記事的文章,要注意把細節寫得愈具體、愈細緻愈好,精彩的細節描寫是創造出有生命的人物的主要表達方式。成功的細節描寫能給人難忘的印象,加深作品的感染力。
上述兩類描寫都用形象的語言,把人物或景物的情態、面貌,具體地描繪出來,使形象突出。因此,除了要在「形」上描繪外,還要掌握對象的「內在精神、規律和實質」,才能做到形神合一(洪威雷、柳有青,1995)。
3. 描寫的對象
(1)人物描寫
概括描寫:
- 概括描寫又稱概括介紹,是作者向讀者介紹人物的方法,簡略敘述人物的概況,使讀者對人物有一個初步或概略的印象。
- 概括描寫包括人物的年齡性別、職業經歷、生活習慣、性格特點以及人物主要精神品質等的描繪,可以採用第三人稱或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
肖像描寫:肖像描寫又稱外貌描寫。
- 描寫人物的外形特徵,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例如人物的容貌、神情、身材、姿態及服飾等。
- 面部表情和眼神尤為重要,它最能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 根據作品的主題及人物性格的特徵而有不同的側重點,有時更需要融合人物內在的性格作簡單的描繪。
語言描寫:
- 言為心聲,人物的獨白或對話,能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徵。
- 語言能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動,有助於發展故事情節。
- 可以從側面介紹其他人物或間接地描寫景物,有助於映襯主角。
- 要注意使人物的語言符合人物的年齡、職業、文化水平和性格特點。
- 要注意語言環境和語言的提煉,使讀者能聞其聲如見其人。
行動描寫
- 主要是描寫有重大意見衝突的人物行為。
- 要善於抓住人物具有特徵性的典型動作,例如精神緊張的推銷員喜歡邊屈折牙籤邊與人談話,以紓緩工作壓力。
- 運用準確而恰當的動詞。
- 可以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徵。
心理描寫:主要是描繪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思想鬥爭的歷程。包括:
- 人物的心理活動:讓人物傾吐自己的思想,或對人物的心理活動進行客觀的分析描述;
- 心理狀態:展現在一定環境下人物的複雜心境;
- 夢境描寫:夢能表現人物的思想和願望,透過不同時間的夢,可以展示人物思想變化的過程。然而,用夢來表現人物心理,必須要寓意含蓄(劉大公等,1982)。
(2)環境 /景物描寫
環境 / 景物是人類活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同的環境、氣氛和背景會影響一個人的心情、性格以及一切人類活動。故凡寫人都少不了要描寫環境和景物。
社會環境
- 描寫人物活動的場所:可以反映時代背景和時代特徵;
- 描寫社會風俗習慣:不同民族、社會制度和時代地域會有不同的社會風俗習慣。所以社會風俗常常成為描寫典型環境的重要因素。例如魯迅的《祝福》就特別多風俗描寫,這些風俗強調了祥林嫂所受到的生活壓迫。
- 描寫家庭設備:家庭設備往往能反映個人的社會經濟地位和嗜好,還可襯托人物性格特徵,例如《紅樓夢》第三回寫林黛玉初進賈府,作者特別透過林黛玉肉眼所見去描寫賈府數個廳堂的擺設,襯托賈府幾房人的不同性格和地位。
- 描寫有深刻意義的生活細節:生活細節是習慣、內心願望、生活歷史等的投影,故描寫人物時可以描繪人物的典型形象,例如一個獨身的御用大律師,外表剛強獨立,高傲自負,卻喜歡在辦公室的書櫥內放滿小巧的家具模型,每逢新年總到元宵市場買一棵大桃花回家擺放,原來其內心十分渴望有一個溫暖幸福的家庭。
- 描寫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社會關係、階級關係的反映,其中包含了不少矛盾與鬥爭,是描寫社會環境的上好素材。
自然景物
- 景物可分為:時間季節、天氣氣象、山林原野、江河湖海、動植物、建築物、交通工具等。
- 描寫景物可以:
- 藉描寫景物來象徵人物性格;
- 用景物烘托人物內心世界。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借景抒情」。能「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才是一篇好作品;
- 作側面渲染、烘托,達到加強或深化主題的效果。
- 描寫景物的方法:
1. 動景和靜景可分敘、可合敘,通常先分後合,若能做到動靜交錯則更佳;
2. 除描寫實景外,也可寫虛景(想像之景),高手往往是虛實相生;
3. 要注意空間的排列次序,如由大至小、由小至大、由遠至近、由近至遠等;
4. 要注意景物因不同時段、不同季節、不同天氣所產生的變化。
- 若描寫的景物太多,可用「分類記敘法」,簡稱「類敘法」,即把各事、各物、各景,依其性質、形象等,分為若干類,使所要寫的事或物、景,各歸某類之中,然後依類敘述。使用「類敘法」有三個原則:
所分的類別,必須包括該事物的全部;
所分的各類事物,性質要相似;
所分的種類要有性質上的差異,這樣就不容易教讀者混淆。
(3)場面描寫
「場面描寫」是故事情節發展中的橫切面的描寫,是為了表現人物和表達主題而塑造的。在特定的環境中,圍繞人物的活動場所而進行的描寫,我們稱為「動態描寫」;至於交代時代背景、時間地點,描繪風俗習慣和創造環境的氣氛而進行的描寫,我們稱為「靜態描寫」。場面描寫要以動態為中心,並且要掌握動態中的特徵。
場面描寫要注意中心人物的活動,還要捕捉他與其他人物的活動,並跟全場情景的概括描寫緊密地連接在一起。
若按內容而分,「場面描寫」可分為以下三類:
- 描寫情景氣氛為主的場面,如歡樂的場面、喧嘩的場面、悲痛的場面、壯觀的場面等。
- 描寫人物活動為主的場面,如學校生活的場面、戰爭的場面、結婚的場面、工作的場面等。
- 描寫事件片段為主的場面,如唱歌、攝影、餽贈等場面。
場面描寫有很多方法,現略舉數例:
- 有意識地交代時間、地點和出場人物;點明人物活動的特定環境、生活氣息、增強文章的真實性、親切感。
- 與人物心情相照應:文學作品(尤其是散文)多用第一人稱,在敘事寫人時較自由和靈活,不但可夾敘夾議,表達作者的愛憎褒貶,還能抒發作者的心情。
- 利用場面描寫刻畫人物:場面描寫是為人物的生活和行動提供一個特定的環境,而人物的性格也只有在特別的環境中才會充分地表現出來。
三. 課業舉隅
目標:
學生能掌握人物描寫能力
寫作技能:
描寫人物
教學理論:
有細緻深入的觀察,才有細緻深入的描寫。學生要學會運用視覺、聽覺、觸覺、味覺等多方面的感官去體察。
法國著名小說作家莫泊桑向福樓拜請教寫作方法。福樓拜教他一個寫作的秘訣:叫他天天騎馬到外面去轉一圈,把路上看到的一切,準確地、細緻地記錄下來,最好不要忙於虛擬的東西。莫泊桑後來鍛煉了敏銳的觀察能力,善於把握事物的特點和本質,成了著名的小說家。
教師設計一個觀察表,指導學生留意觀察的方法和觀察的角度。
學生根據觀察表,多次觀察同一個人,每一次觀察應比上一次深入,從而領會觀察的妙處。
材料:
派發一張觀察記錄表給學生
組織:
個人或分組
活動過程:
請一位同學坐在全班同學前面,讓全班同學觀察,然後把觀察的結果寫下來。
分組比賽,每組均描述那位同學,看哪組同學的觀察能力最強。
教師總結各組的觀察結果。
教師派給每位學生一張觀察表。
學生選擇一位觀察對象,然後按著觀察表的指示,每隔一段時間,重複觀察同一對象,把觀察所得記錄下來。
學生在表格上寫上感受,陳述觀察所感,然後交回觀察表。
教師比較部分的觀察記錄表,替學生總結。
學生依據記錄表寫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