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定義
凡是要解說事物、闡釋事理的文章,都需要應用到「說明能力」,人們常稱這類文章為「說明文」。說明文的目的是要讓人對事物有個明晰的、完整的了解和認識。要達到說明的目的,就要詳細解說客觀事物的性質、形態、特點、結構、作用、成因、結果,或發生、發展的過程。
二. 說明能力的要素
1. 說明能力的種類
說明能力有多種,最基本的是「定義」說明,即是用簡潔而明確的語言,把事物的本質屬性揭示出來,給人以清晰的概念,既使讀者明確了解該事物的本質,又使讀者將該事物跟其他事物區別開來。作者在文章裏為該事物下的「定義」,應該是確定的,唯一正確的解釋。下定義前,作者應認真分析和研究要說明的事物,選擇準確的語言把定義說得確切、科學。這種方法在教科書、科技說明文中經常採用。例如:「人」是能製造生產工具的動物;「物理」是研究物質運動基本規律的學問,都屬於「定義」說明。
不同事物有不同的本質,表現出不同的特徵,也有不同的作用。對事物下的定義,可以從不同方面來說明。有的定義注重說明事物的特徵,有的定義注重說明事物的作用。下定義的方式,可以先下定義,再根據定義作具體說明;也可以先作具體說明,最後概括成定義。
此外,說明能力還包括:概括扼要、過程分析、辨認、分類、舉例、比依、對比、比喻、詮釋、引用、數字運用、圖表運用等能力。
以下對各項簡要介紹。
界說: 界說是「定義」的近義語,兩者的作用卻不完全相同。界說不要求反映對象的本質特徵,只據行文需要,給說明對象劃範疇。例如要說明「牛」,在生物學論文裏,可以說「牛是獸類,屬脊椎動物」,在畜牧學的報告裏,可以說:「牛是善跑的食草役用家畜」,如在兒童報告文學,可以說:「牛是勤勞工作的動物,有兩隻角。」 概說: 概說是介紹說明,是概括扼要而又比較全面的介紹說明對象。概說要根據目的和對象而設計。能反映事物特徵、本質的多介紹,讀者不知道的多介紹,讀者已經了解的少介紹,這種基本的說明能力,在說明文裏已經被廣泛應用。概說可以用來介紹人物、地理環境、科技發展情況、書籍或藝術品的內容、日常用品的性質及使用方法、旅遊勝地等。 分類: 對於複雜的事物,可以根據它們的性質、形狀、成因、關係、功用來進行分類,細舉目張,眉目就清楚了。要正確地給事物分類,不但要熟悉事物的特徵,具體了解它的類別,而且要有一定的組織和標準。為了使分類嚴密與科學,分類標準必須一致。科技作品中的分類法,主要有兩種:依據一個標準分類的叫「分類法」,依據不同標準從不同角度來分類的叫「多次分類法」。還有用一個標準分類後,對分出的小分類再進行分類。比如,燃料可分為固體燃料、液體燃料、氣體燃料,氣體燃料還可分為煤氣、石油氣、天然氣等。舉例:
舉出實際事例來說明事物,把比較抽象、複雜的事物(或事理)說明得更加具體而明晰。因為它說服力強,所以很多人都用這方法寫作說明文。舉例應舉有代表意義的例子。較常見的舉例法有「典型舉例法」和「列舉法」兩種。例如茅以升在《沒有不能造的橋》這篇科普作品裏,舉了洛陽橋、趙州橋、瀘定橋等三座橋,分別代表我國古橋的三種典型代表:「梁橋」、「拱橋」、「吊橋」。列舉法則很常用,例如說:「香港的名勝很多,像海洋公園、太平山頂、李鄭屋古墓等」。舉例不要舉太僻的例子,並要注意解釋詳盡,讓讀者明白。 比較: 某種事物的特徵往往在和別的事物比較裏顯露出來。用讀者熟知的事物跟要說明的對象做比較,更能幫助讀者理解該事物的特徵。比較可分為多類:一﹑相同事物的比較:如用電能來解釋太陽能;二﹑不同事物的比較:如比較大猩猩和人的腦;三﹑同一事物本身先後情況的比較:例如現代香港比較一百年前的香港;四﹑對比:比較時注意事物間的不同點,比如我們比較一個成績好的學生和一個成績差的學生的家庭背景。無論運用哪一種比較方法,用來相比的事物必須同要說明的事物有相同或類似的地方,而且要為人熟悉,否則只會愈比愈糊塗。 比喻: 為了把複雜的事物和抽象的事理說得具體、淺顯、生動,往往須用一個事物來說明另一個事物,這種方法叫比喻。例如在《中國石拱橋》一文裏,第一段說:「我國的詩人愛把拱橋比作『虹』,說拱橋是『臥虹』、『飛虹』」,說明文的「比喻」,與修辭格上的「比喻」基本上是一致的,不同之處是前者要求特別注意比喻要準確貼切,不得誇張,而且不宜用借喻。 詮釋: 這是一種詳細解釋概念的方法,通常在「定義」之後,都利用「詮釋」去補充「定義」之不足,這可使讀者對事物既有概括的認識,又有具體的了解。例如《辭海》對「火泥」的說明:「一種含氧化鐵、氧化鎂、碳酸鈣等雜質極微之黏土。能耐強熱,佳者可抵抗攝氏千六度之高溫,供蒸溜瓶、火磚等之製造。」這段文字的第一句是定義,以後是詮釋,這種詳細解釋,可以幫助讀者較深入的認識說明對象。另一種詮釋的方法是加括號,例如:「香港(包括了九龍半島和新界)從前是英國殖民地。」引用:
引用一些有關資料、名言、研究成果等來充分說明要說的內容,幫助讀者更深入了解事物。 進程分析: 當說明對象與變化、運動、程序有關時,就要利用進程分析法。進程分析通常比其他有關靜態對象的說明困難。例如某牌子洗衣機使用說明書,首先說明該機的結構、每一個鍵的使用法,然後再說明該機的洗衣程序,再分析不同衣物種類的洗衣程序,最後說明不同程序的各種效果和注意事項。 運用數字: 很多事物可以從數值上表明它的特徵和本質,因此,說明文常用數字來說明事物或事理。用數字說明必須注意準確性,使用數字均應核實,如果用約數應交代清楚。 運用圖表: 為了把事物說明得更加清楚明白,有時要借助插圖、表格、照片進行說明。運用圖表解說事物,可以收到直觀形象、醒目清晰、一目了然的效果。2. 說明文的特徵
知識性: 說明文主要是介紹知識,所以它的性質就是資訊。說明文的內容不外乎是自然科學知識、社會科學知識、人們日常生活知識、工商貿易知識,或是工作、學習所需要的知識等。雖然記敘文、議論文也傳授各種知識,但知識在這些文體裏不是主體,也不是用直接的方式給予讀者知識。而說明文則是直接地讓「知識」成為文章的重點。 科學性: 說明文既然要傳授知識,就必然具有科學性。要揭示出事物或事理的本質特徵,必須做到概念準確,判斷恰當,分析清楚,種類和屬性分明,才能達到傳意效果。 客觀性: 不管對實體事物,還是對抽象事理,說明文都必須如實反映客觀事物,一般不需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或表示作者的傾向,以示文章乃站在公平無私的境地。 語言平易: 所有文體都要求確切,說明文也不例外。作者為了使讀者明白,最好使用平易的語言,就是淺顯、簡明和平實的語言。所謂「淺顯」,就是要語言通俗易懂,力戒玄虛深奧,避免使用艱澀難懂的詞語,要做到文句曉暢明白。所謂「簡明」,就是要語言清楚明白,乾淨俐落,沒有廢話。而「平實」就是質樸無華,老老實實,不應渲染誇大,更不宜賣弄文字(朱伯石,1983)。然而,說明文在力求平實之餘,並不排斥適當運用生動而形象化的描寫文字。 解說詳盡: 說明文通常要闡明事物的形狀、構造、成因、方法、關係、效能、用途、影響等,解說的重點則是事物的特徵、本質和規律。3. 說明文的結構
說明事理、解釋事物當按一定的結構。說明文的作者通常會以他自己對事物的認識或根據事物的條理來安排。我們認識客觀事物,慣常都有一個過程。例如從現象到本質,由一般到特殊,由簡到繁,由近到遠,由表及裏等。客觀事物也有它自身的規律和條理,事物的條理有多方面表現,說明文的結構也有多種安排方法,例如:
按邏輯順序說明事物:說明事物必先經過精密的觀察和深入的分析研究,了解事物的特徵及內在聯繫,找出一定的順序,然後按照其順序作說明。例如《辭海》的「進化論條」:「世界生物初皆同一種源,後由同趨異,由簡趨繁,由下等而高等,逐漸演變進慫,始成今日之狀態,而以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為進化之原因……。」「從簡到繁」和「從下等到上等」是生物自身的邏輯順序,用這種說明順序有力地突出生物的進化特點。
按主次輕重的順序說明事物:在說明事物的效能、用途或全面介紹某一事物的特點這類說明文,常常按照被說明事物的主次輕重,順序來安排文章的結構。例如《紫禁城宮殿》這本名著,第三章「紫禁城的重要建築」的次序是「城池」、「外廟」、「內廷」、「園林」、「戲台」、「祭祀建築」、「書房」、「衙署」。這次序顯然是以主次輕重來劃分的。
三. 課業舉隅
目標: 學生能認識說明文的本質;學生能掌握說明文的技巧。 寫作技能: 說明能力 教學理論: